来源:综调室??|??作者:孙冰??|??日期:2018-01-12 15:48
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呼应了时代发展的形势。从时间上看,眼下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关口,而农村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和薄弱区域。从条件上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不平衡,发展最不充分的地方也在农村。从规律上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已较为完善,而广大农村地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湖区农业县领跑乡村振兴是由现实和历史条件决定的。一是湖区农民历史牺牲很大,现在生活很艰难。“湖广熟,天下足”。湖区农业县一直是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保障农产品供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在农业赋税时代,在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中做出了牺牲。城市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又优先帮扶集中贫困区、深度贫困户。相比之下,湖区农民受到的关注较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日益增长,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低,基础作用和地位却越来越突出,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收入还不高。二是湖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保障粮食安全底子厚。“米袋子”工程是省长工程。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从地形来看,湖南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洞庭湖区是全省的重要粮仓,湖区水系发达,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机械生产,实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先在湖区发展精细农业,建立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是支撑湖南省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之举。三是湖区农业融合发展,综合效益前景广。湖区实行全程机械化后,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是乡村服务业的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就业,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农业精细化管理容易实现。湖区水源和湿地保护对区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加快湖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率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