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 统计分析 |
浅析安乡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农业统计不仅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农业生产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是农民生活的“晴雨表”。因此,农业统计工作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农业统计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统计的质量,对新时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源头数据承担者的乡镇统计,必须做到数字真实准确、内容全面、报送及时。目前我县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函待解决。
一、当前农业统计工作现状。
1、村级农业统计基础薄弱。一是农业统计报表起报由村级统计员起报,大部分村都没有明确村级统计员,一般都是由村里的会计临时负责,许多村是通过电话向乡镇报送数据,数据上报往往不规范、不及时、不连续,随意性较大。二是大部分乡镇不能提供分村原始报表数据,只有汇总数据,乡镇上报县局数据与村级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错。
2、基层统计员业务有待加强。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专业较强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农业统计工作指标多,涉及农业农村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统计员一方面需要对指标解释全面的掌握了解,其次是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收集、汇总、整理的统计数据要能简单的分析、评估。然而我县基层统计员大部份都是“半路出家”,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就上岗,这就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部分乡镇统计员责任心不强。乡镇、村级合并后,大部分乡镇统计员都是兼职,且调整岗位频繁,上报数据后就“高枕无忧”,对村级上报的数据审核不够,不进行分析评估,汇总数据后就直接上报,造成数据逻辑性、匹配性和平衡关系错误等,从而导致数据失真和数据增幅大起大落现象的发生。
4、对农业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农业统计数据是反映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是国家制定农业农村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乡镇工作任务繁琐,分管领导分管领域工作较多,对统计员汇总的数据把关不严,就签字认可上报,造成了上级业务人员审核评估数据带来了较大困难。
5、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衔接协调不够,数据共享力度不够。目前,县级统计机构都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并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报送。由于统计调查所需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不同,以及统计指标口径上的不一致,造成各部门统计结果与统计局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县统计部门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共享,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解决的思路与建议
1、加强统计业务的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各乡镇和村级统计员展开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分批次对村级统计人员和乡镇统计员开展业务培训,把提高统计员业务知识水平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切实提高村级和乡镇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农业统计数据质量。
2、健全稳定基层农业统计基础。各乡镇应建立健全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充实优化村级统计调查队伍,选配既有责任心又熟悉农业生产的人员负责村级农业统计工作。同时要和乡镇加大沟通对接力度,对不适应或不适合统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岗位。
3、加强报表审核力度。各级业务人员要加强对各类定期报表和年报表的审核力度,一旦发现报表有逻辑、匹配、平衡关系等较大错误的,要查清原因,及时纠正,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要把表及时反馈上报人员,并指出报表的错误所在,重新核对后再上报,杜绝报表直接汇总不进行评估和分析就上报的情况。
4、完善统计数据共享制度,充分发挥部门统计作用。目前,县级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从相关部门搜集资料,尚未形成制度化的数据资料共享机制。建议依托已有统计数据平台,建立网络数据共享。做到数出一门,避免数据“打架”。同时可以借助部门力量促进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5、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统计工作要有所作为,必须拓展工作领域,要在信息咨询、绩效评估、热点调查方面有所突破。要着眼于“三农”问题,加大对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监测力度,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供分析监测报告。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要综合新时期农村经济工作任务,拓展农村统计调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提高农村重大信息报送的质量,提高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嗅觉灵敏度和信息捕捉能力,要进一步拓宽专项调查领域,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出快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