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anxiang/2017-106244
- 发布时间
- 2017-02-08
- 发文字号
- 安政办发〔2017〕8号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发文机关
- mobile288-36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mobile288-365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
来源:??发布时间:2017-02-08?? 字号【 大 中 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12〕33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15〕6号)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常政办发〔2016〕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对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建设高效、透明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明确思路,科学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统筹规划,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县财政局和预算单位为主体,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政府财政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的政府理财方式。乡镇和各预算单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预算绩效管理,严格要求“三个100%”:一级预算单位100%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专项资金100%实行绩效评价;下一年度预算安排100%参考运用第三方评价结果。
(二)基本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县财政局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组织对重点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和再评价。各预算单位是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负责组织、指导单位本级和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县财政局和各预算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优先选择重点民生支出、社会公益性较强及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支出绩效管理、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和财政综合绩效管理。
3. 强化问责,激励约束。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简便易行,规范有效。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范围,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4. 科学规范,公开透明。预算绩效管理要符合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评价指标要科学,基础数据要准确,评价方法要合理,评价结果要应用,并依法公开,接受监督。
三、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实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1. 建立健全绩效制度。县财政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逐步将绩效目标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2. 强化绩效目标编制。各预算单位申报项目绩效目标时,应遵循“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按规定流程报送县财政局审核。申报的项目要做到绩效目标清晰明确,绩效指标量化、细化,指向明确,一定时期内可实现。
3. 严格绩效目标审核。县财政局对预算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严格审核。对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的,县财政局应要求报送单位进行调整、修改。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环节。批复的绩效目标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规定重新报批。
(二)加强绩效运行监控管理
县财政局对绩效运行监控的内容、实施方式等提出要求,内容包括绩效目标预期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实施方式包括预算单位自行监控和县财政局重点监控。县财政局和各预算单位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加强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促进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跟踪监控中发现绩效运行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
(三)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1. 预算单位自评。预算执行结束后,各预算单位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自我评价,根据县财政局绩效自评的要求,提交绩效自评报告。各预算单位要根据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同时县财政局要对各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审核。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2. 财政重点评价。县财政局要选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重点民生支出项目进行重点评价,并在每年年初制定下达重点评价的单位和项目计划。预算单位要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提供绩效评价所需资料,做好自查工作。积极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逐步推进企业使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
(四)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绩效评价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优化支出结构、调整财政政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逐步推行评价结果报告机制,对重大项目的评价结果和结果应用建议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要求,将有关绩效信息,尤其是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重大民生支出绩效信息,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对财政资金绩效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和激励,对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财政资金无效、绩效低下的单位和人员按规定实施绩效问责。
四、完善措施,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协管副主任、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审计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安排落实。
县审计局要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全面实施绩效审计。各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和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和各预算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各项管理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努力培养专业的绩效评价人才队伍,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完善项目库、绩效指标库、中介机构库、专家库,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和技术支撑。
(三)加强学习培训
认真学习贯彻预算绩效管理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借鉴上级部门和邻近县市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组织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mobile288-365办公室
2017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