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乡镇办公室??|??作者:??|??日期:2017-11-22 15:48
春雨绵绵,走进格道湾村荷田建设现场仍是一片火热的景象,最后几百亩藕种已播种完成。7月底,这里盛开的千亩荷花将变成集休闲、观光、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参与式农业和乡村旅游中心,一个产业发展与经营美丽乡村同步打造的生态旅游基地区呼之欲出。
发展“荷田+”模式的新典范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带下,格道湾村利用本村原有2户“荷田+”种养成功经验向群众反复宣传生态立体种养的好处,因势利导,做好整体规划,构建“荷田+”产业发展,全力培育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实现“荷田+”多功能开发。拓展荷田+鳅、荷田+蛙、荷田+虾等混合种养模式、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水)产品品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收。整个项目的推进创造了新速度,树立了新典范,成为了发展“荷田+”的排头兵。
快速描好一张图
镇党委、政府及格道湾村村支两委进行多方调研,坚定“产业增收、旅游致富”的理念,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格道湾村位于荆八公路沿线,交通极为便利,并且前几年村里土地流转基础好,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80%,最终确定以“荷田+”产业为支撑,以脱贫村、创建村、宜游村建设为目标,以“荷田+”、蔬菜、休闲三大产业为核心, 抓住时下旅游重生态、休闲的特点,以生态有机休闲游为出发点,全面推动“荷田+”、有机蔬菜业、休闲体验乡村游三大产业,以期实现产业增收,旅游致富。
仔细算好一个账
(1)原有种植户现身说法
“现在我们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大家都更有奔头!”荷田旁,在传统市场销售模式基础上,主动对接“互联网+”领域,如常德市智慧平台等,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2)预期效益分析
格道湾村“荷田+”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运行,格道湾村委会已有400户农户参与了进来,日常管理用工优先考虑本村村民,每日工资不低于120元,用工高峰时期雇工达60人以上。所种荷花品种为太空莲 ,以收获莲蓬为主。产量一般为亩产300斤——400斤,按市场价平均9元/斤,经济效益可达2300元——2400元/亩,纯收入为1300元/亩。同时套种泥鳅,龙虾,预计每亩纯收益达2000元/亩。荷花兼具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创建“荷田+”产业,不仅促进格道湾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吸引八方来客。
(3)陈述当前发展瓶颈这个事实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上千亩的“荷田+”必须有资金作保障。但格道湾村是贫困村,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格道湾村支部书记介绍,村支两委和镇党委没有“等要靠”,而是在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探索了5条自筹资金的渠道。即争取县财政预算增加一块、社会力量帮扶支持一块、通过市场手段运作一块、农户出工出劳自筹一块、物资集中采购节省一块。
真正带好一个头
格道湾村支部书记李瑞峰把带领村民致富、甩脱“贫困”的帽子当成一项重要课题,他走村串巷听取村民意见,召开党员大会集思广益,邀请农技专家把脉问诊,通过深入市场调查,决定组织村民们搞荷田种植。起初,部分村民对种植太空莲信心不足,担心销路收益,李瑞峰带领5位村干部主动作为,通过搭建“组织+党员+大户”平台,8个种养大户自发组织,成立“稻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运作模式,将支部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优势与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有机结合,服务“荷田+”产业发展。在村支两委的带头下,种植大户的支持下,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在全村掀起了“荷田+”生态种养的高潮,仅用13天时间就落实2300亩“荷田+”建设任务,创造了安乡新速度。预计到年底将发展“荷田+泥鳅”混合种养3000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诚恳担好一个责
格道湾村的每名群众都有一个“致富梦”,但缺资金、无技术、少门路的现实,让村民既无大胆发展的勇气,更无承担风险的能力。格道湾村支部书记李瑞峰带领一班村干部为致富群众担总责,为壮大合作社、大户担责,为群众调结构托底担责,为群众流转损失担责。一切困惑和困扰得到逐一化解,不管什么问题总是跑在前面“打前战”:流转损失,当面补;缺资金,帮着贷,村干部一起凑;缺藕种,帮着购,先垫付;缺技术,统一种……就这样把责任都担起来,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全力打好一会战
“荷田+”产业项目开展以后,镇党委书记彭登亲自坐镇指挥调度,坚持每天督导,有时候一天都会去查看两三次,并给与村里“要钱给钱,要力给力的”有力承诺,给予最佳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出谋划策,解决后顾之忧。格道湾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会,支部书记李瑞峰更是全天候现场协调,刚开始缺资金、土地流转不顺利,“开工没有回头箭,选择了就要坚持搞”李瑞峰凭借着为村里干事创业的信念每天都在种植基地里卯足干劲工作,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他的努力也感染着村干部,大家分工协作。支部书记寻找资金和藕种,其他村干部负责征集面积。李瑞峰说,建设伊始,部分村民并不愿意流转土地,村支两委不分昼夜一家一户拜访,每天召开四次工作调度会,现场支付村民土地流转资金外,再给予一定数额的青苗补偿款。当地一位六旬老人不愿意种植太空莲,而那小块地刚刚位于中间位置,李瑞峰就多次登门造访,协商着在边缘划出一小块地让她种植口粮田。最终,李瑞峰的诚意感动了村民,逐渐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前期工作完成后,就紧锣密鼓的开始施工。一方面先后调度15台大型挖掘机开始施工,深挖田沟达30000余米,做田垄垦长80000余米,旋耕机9台,翻耕面积达1800余亩,连续7天地电排抽水不间断;另一方面联系调运种苗无缝对接下种,还跨区聘请临工突击,在不到短短十天时间,发展“荷田+”面积1800余亩,现已全部栽种完成,进入管培阶段,创造了速度奇迹。
实心聚好了一批力
三岔河镇党委高度重视,统筹全局,全力推进。抽调得力干部进驻现场,列出每日工作进度,现场协调与督促工程建设,形成了部门相互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保证了建设顺利开展。全体村干部以身作则,在十天时间内共筹集资金87万余元,流转土地500余亩作为村集体收入带头种植,增强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的信心和决心。广大群众大力拥护,积极参与。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荷田+”项目建设的积极性,8名大户积极响应,热心宣传,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机制,以合作社为平台,一家一户上门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荷田+”产业发展的理念、发展的前景、获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大大推进了“荷田+”产业的建设。后盾单位全力支持,项目单位倾力相助。 县政协、县检察院、县安监局等后盾单位预计扶持资金50万左右。县农业局、县交通局等预计将项目资金约300万元投入“荷田+”产业区,用于生态水渠建设、观光道建设、绿化建设等。
把握良好态势,承趁而上
“发展“荷田+”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美丽乡村才能得到持续支撑、美的长久”李瑞峰说。我们要把握良好态势,承趁而上。一是着手聘请专职人员编制一个标准更高的规划,以“荷田+”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永久性支撑,将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荷田+”产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千亩荷田”的乡村品牌,多样化的农家乐,增强荷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二是启动相配套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系统工程如“三整治”工程、空心房拆除工程、绿化配套工程等;三是谋划筹办格道湾村荷花园开园仪式主题活动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大力宣传,提升合兴荷花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安乡合兴荷花游品牌;四是对接农投、文旅投等平台融资进行深度开发,既建设美丽乡村,又承担后续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