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mobile288-3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抓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魂

来源:社会信用办??|??作者:??|??日期:2017-05-23 15:48

社会信用体系是纳入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2014年国家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我国要建立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纲要》颁布后,很多省市相继出台一些文件作为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南,但要想搞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抓住关键的理论精髓,那才是抓住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魂。

日前,大公集团董事长关建中撰写的《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蓝图》(以下简称《蓝图》)一书正式发布。该书第一章就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三大要义清晰地讲述出来。了解和掌握该要义,就是掌控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精髓,就是掌握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思想。在三大要义的指导下,才能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实操层面变得水到渠成。


社会性是第一要义

《蓝图》上阐述的,社会性是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为了满足信用社会管理所需要的信用信息,为达此目的,必须着眼所有社会成员信用行为信息的统计、分析、使用,设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成要素。社会性体现的是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必然性。

据财富动力网报道:从2016年年初至今,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央广新闻日前报道:南京某市民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 22分钟连办5张卡,该市民被拉进联通客户黑名单;北京青年报消息:75岁的辽宁人周胜喜,因一起合同纠纷案向辽宁宽甸县长甸镇政府讨债19年。19年前,政府欠其247万元,拖欠至今,按照律师的计算,本金加利息已高达3700余万元。今年6月,丹东中院作出决定,将长甸镇政府纳入失信黑名单。

一系列与信用相关的新闻事件表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正如《纲要》所阐述的:我国在社会诚信领域还存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从发生的一些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性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第一要义,立足于全社会才能全面展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性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需的信用信息覆盖面的广泛性和关联性。任何一个个人、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想要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变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大网,必须立足于社会性这个第一要义。

社会性就相当于是社会信用体系这张网的纬线,它必须始终横贯政府、司法、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五大要素之中。

正如关建中董事长在发布会上所讲,《蓝图》是第一次从信用关系社会化所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经济关系信用化的视角,发现信用经济时代社会管理的本质是对社会信用关系的管理。


系统性是第二要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张网仅有纬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经线纵向将其贯通。系统性就像这条经线一样,它从主体、体制、机制、图谱与编码、统计、审计、数据库、分析、产品、交换、使用、信用管理矩阵、公示、安全和信用教育十几个方面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上提出要求。

这也是为了便于厘清纷繁复杂的社会信用关系的内在要求。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需要满足主体明确、体制机制完备、图谱和编码使用标准、统计和审计内容细致、数据库建立完备等一系列条件。

从《蓝图》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纵向的逻辑就是按照系统性的第二要义来阐述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系统性要求各部分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它们在顺序上有先有后,在关系上是层层递进的,最终落实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落地的过程中。

想要实现和满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系统上的要求,仅靠政府或者单一的社会机构是非常困难的。想要做好相关工作必须要集合多方的社会力量,必须深入了解系统性的整个内在联系,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需要深入研读《蓝图》的具体篇章,才能做好相关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的工作。


数字化是第三要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张网有了经线和纬线之外,还需要把这些经线纬线连接在一起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数字化。数字化就像织网的梭,用来编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网。

人类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现在基本完成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类无形产业将成为关键资源,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数字化技术是为信息化技术服务的。

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要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利用数据库资源来完成社会信用信息的存储和使用。

数字化要求我们要建立好完备、统一、标准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资源,对于数据库进行社会统一管理,为了防止涉及个人隐私、企业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该数据库必须由政府负责管理。

之所以要求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标准,也是为了给信息交换创造便利条件。因为信用信息会在政府、司法、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之见流动来实现数据交换,只有各部门的数据库标准统一,才便于数据流通。

此外,数字化还要求我们在分析使用数据的时候使用数字化的方式。因为只有数字化的分析方式才能完成对海量原始信息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才能持续地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产品。使用专业化的工具,建立数字化的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模式是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技术上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管理和服务。

由此可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坚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第三要义,与党中央的具体要求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张网离不开《蓝图》中提到的三个要义,三个要义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个要义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部门,必须要深刻理解三大要义之间的关系,利用其指导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