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mobile288-3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阳光三农

稻苗疫病及预防

来源:安丰乡??|??作者:??|??日期:2016-10-15 15:48

   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发生,为害秧苗叶片。叶上初生黄白色小圆斑,后扩展成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病害扩展后病斑融合使叶片纵卷或折倒。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渐褐变、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为害。饱和湿度条件下病斑上才能产生孢囊梗,孢子囊产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游动孢子休止后由休止孢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受侵染秧苗在饱和湿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对湿度60%~90%只产生淡褐色小斑。[2]

  发病适宜温度16~21℃,气温超过25℃病害受抑。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三叶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发病,串灌病害易于流行。播种过密,秧苗弱易发病。偏施氮肥发病重。[2]

  (1)选地势高的田块作秧田,且秧田要年年轮换。

  (2)加强肥水管理,要浅水勤灌,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秧苗3叶期喷洒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240倍式波尔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