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日期:2017-09-15 15:48
安乡县商贸物流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发展现状及主要成效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及限额以上个体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7亿元,同比增长27.1%;限额以下贸易业企业及限额以下个体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63亿元,同比增长8.6%。2016年,安乡县被评为全市商贸流通先进县。
(二)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逐步推广,我县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宁、国美、肯德基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淘宝、阿里巴巴、农商网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纷纷入驻,城乡涌现一批超级市场、连锁店、专卖店、购物广场、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自2015年7月我县评选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以来,"电子商务进农村"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电商示范基地2个;自建和引进电商平台24个;培育电商企业78家,其中省级电商企业5家;设立农村服务站89个,其中29个服务站已正式上线运行。恒生网上超市、随手购电商平台、淘宝特色中国·安乡馆、红霞电商产业园等11个"十三五"重点项目已相继实施并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361万元。
(三)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培育扶持,以大型市场为龙头,中小市场为基础,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建立。截止2017年6月,全县已建市场占地面积约28万㎡,营业面积约31万㎡,各类经营主体1.27万个,年交易额约20亿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恒生国际广场、广兴购物广场、步步高量贩广场、好润佳等商贸企业已形成规模,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达到66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恒生超市、百兴百货建成乡镇商贸中心2个、农产品直营大店5个、农家店735家,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商贸流通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商品流通网络。
(四)物流业逐步发展。全县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11家,快递和配送企业17家,自办物流的工业和商贸流通企业31家,个体358户。2016年,全县商贸物流按承运货物的价值计算,进出县境货物总量为380万吨,总额为100亿元左右,其中主要物流企业承运占45%,企业或个体自办运输占25%,社会车辆承运占30%。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邮政快递为主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新快捷物流、迅捷乡村通等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新快捷物流设施标准化改造"等物流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280万元,支持六角尾国有公司以及金谷粮丰、中金、楚源等民营企业新建粮食标准仓储10万吨,完成恒生商贸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改扩建等物流设施建设,建成农村物流闭环运输线路7条700公里,设立农村服务站点160家,全县仓储容量和物流配送能力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全县1.27万个经营主体中,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仅有66个,缺乏核心竞争力。恒生商贸解体后,全县没有一家年零售总额过亿元的企业。多数商业网点属单店经营,营业面积大多在100平方米以下,商圈小、辐射范围不广,成本高、效益低。
(二)基础设施与生产生活需要不相适应。一是与工业发展不配套。工业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都需要依靠商贸流通平台完成,但由于我县至今还没有建成物流园,缺少原材料购进、生产设备配套、产成品外销平台,已成为我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一大障碍。二是与文明卫生城市创建不协调。主城区商业街景单调,店面招牌参差不齐,五花八门,停车场、停车位严重不足,车辆乱停乱放,商业网点管理不规范、布局不合理,划行归市力度不大,缺少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商品丰富且档次高、信誉好的大型综合市场和多层次多类型的休闲、健身等综合性娱乐场所,不仅影响安乡形象,而且难以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导致资源外流。
(三)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一是现代物流发展缓慢。目前我县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从事物流的企业有28家,但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营业务仅限于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且处于无序、恶性竞争状态。二是连锁经营发展步伐不快且有待规范。不少连锁企业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连锁,但通常只是统一了店名和标识,在经营运作方面远未达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基本规范和内在要求。三是专业市场建设亟待加强。我县的市场大多建于2005年以前,市场规模小,设施落后,档次低,环境差,严重滞后于周边区县市,缺乏上规模、集聚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和服务市场严重不足。
三、今后发展思路
(一)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商贸流通业态布局。按照"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实现大转型"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逐步将我县打造成为泛湘西北物流基地、区域性消费品集散地。一是坚持高点起步,沿安乡大道两厢开发建设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等商业配套设施,打造中央商务区,形成高端零售中心,充分吸纳周边购买力。二是集聚市场要素,建设门类齐全的专业批发市场,一方面巩固和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商品辐射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全国各级各类批发市场充分对接,将本地优势资源和产品纳入全国市场。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通过培育物流主体,完善物流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双向物流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在积极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发展,做到商贸经济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提请县委、县政府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县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出台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国土、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上给予优惠扶持,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维护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杜绝随意挤占商业网点规划用地现象,商业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应由县商务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确认意见书;对重要的大型商业设施、批发市场项目,要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各界代表的意见。
(三)开拓城乡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一是打造新城区商务区。结合城市"东扩西移"发展战略,在安乡大道、河西工业园周边建立区域性商业中心,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等,力争将该区域发展成为我县新型商业中心。引导和鼓励大中型商业企业向居民小区延伸,开设一批小型超市、便利店,方便群众购物。二是构筑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完善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流通体系。构建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镇农贸市场。
(四)积极整合资源,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应积极推进商贸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真正形成以产业形态出现的第三方物流。有重点的选择若干资质好、有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在政策、用地、资金等各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培育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服务经营商落户,或对我县现有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合资或引进外资嫁接,组建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接轨国内外物流市场网络。二是加快促进现有相关服务企业重组转型,将现有的交通运输和货运代理企业、商业、物流储运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建成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同时,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内部独立创建配送中心。三是鼓励企业物流合作发展,支持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邮政、运输、仓储等企业合作,切实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