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mobile288-3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学习十九大报告有感

来源:??|??作者:??|??日期:2017-12-07 15:48

学习十九大报告有感

 

一、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重大成果

党的十九大是党领导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次大会,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时代标志。

1.宣示了一个鲜明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凝练了一个全党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3.作出了一个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进行了一个重大调整: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创立了一个光辉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描绘了一个宏伟蓝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7.明确了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国防军队建设、“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8.强调了一个党建总要求: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9.选举产生了一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奋力前进的基础。

(二)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立起了一座丰碑,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1.政治意义: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选举产生新一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宣示了我们党举旗定向、不易旗帜、不改道路的政治定力。

2.理论意义: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3.历史重义: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

4.现实意义:大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步骤、重大方略和实践路径。

5.世界意义: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界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全球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关于党建的新要求新部署

党的十九大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新要求新部署,主要集中在“四个突出”。

突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突出党的思想武装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激励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全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全面从严治党  要求党要管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深刻领悟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精神

“五个新”——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要深入理解、全面把握。

1.新变革 

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作为过去五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个方面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总结,是对进入新时代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最有说明力的总结。其中,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落实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集中体现为五个“前所未所”: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新理念

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论断。

3.新要求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统领当前和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根本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4.新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新部署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力度更大、措施更严、要求更高。

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一)将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对于林业系统而言,最重要的是把十九大关于发展绿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

明确一个主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机遇和挑战

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进一步推动工作既要看到挑战、勇于担当,也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

在挑战方面: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二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艰巨复杂,国土绿化任重道远。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还不够。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四是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社会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渗透的压力不断上升。

在机遇方面: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根本保障。二是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状况明显改变,为推进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绿色发展改革不断深化,为推进林业工作释放了改革红利,增添了强大动力。四是改革开放后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累,为解决突出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更充实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贯通一个思想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融会贯通到林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领域和环节,指导推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扛起一个责任

坚决扛起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我们林业工作的责任底线,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对照“湘林杯”和纯净考核各项指标,实施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和美丽中国“四大举措”有国土绿化的新要求来指导林业工作。重点抓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产业、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作。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开创安乡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聚焦三个目标

以到2020年、2035年、2050年为时间节点,聚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类型的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研究提出打出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的具体指标。

抓好五个重点

构建并严守三大红线(生态保护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湿地保护与修复;开展全民绿色行动;深化改革推动林业发展。

强化五个保障

强化法治保障,进一步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强化科技支撑保障,提高绿色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基础能力保障,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的监测体系;强化人才队伍保障,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合作保障,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二)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五大活动”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关系林业事业改革发展,各股室各部门要引导和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原法原味学习好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要在林业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五大活动”。

一要自上而下开展“大动员”。全局上下要结合实际,迅速行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首要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握宣传重点、落实宣传安排、凝聚宣传力量、抓实抓落地,作出具体部署,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高潮。

二要全员覆盖开展“大培训”。统一举办局机关全体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有重点、有步骤、分批次地以各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专题学习培训班。

三是深入一线开展“大调研”。开展“走基层察实情 解难题”大调研活动,获取一手资料,摸清真实情况,形成一些务实管用的具体举措。

四是广泛深入开展“大讨论”。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讨论活动并提出改革发展建议。

五是拓宽渠道开展“大宣传”。利用电子屏、网站、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林业系统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宣传学习落实动态和典型事迹。

(三)从严治党做到“三个坚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布局、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各级党级组织切实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改革发展坚强政治、组织和作风保障。

一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铸牢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守护好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三是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结合中央八项规定“回头看”,发现问题的认真整改,适时召开全国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开好部党组和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