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省杭州市人防办??|??作者:李镇明??|??日期:2017-11-24 15:48
杭州市人防宣传教育“五进五面向”开展了10余年,成绩和效果应当首先予以肯定。然而,问题和矛盾也时不时被并行提及。作为人民防空职能的主管部门,下一步该如何面对“五进”,怎样推进这项工作?笔者以为有必要做一个冷思考,在冷静的回望和理性的反思中进一步明确“进什么”、“怎么进”和“进哪里”的问题,以便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更高的层次继续切实有效、稳步而扎实地向前推进,不以数量的多寡而沾沾自喜,而是以更加求实的态度去注重效果的考量。
一、人防宣传教育“五进”的困惑
从人民防空职能部门的立场来看,必须向社会开展并推进行业的宣传教育,这是肯定无疑的。人防宣传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向社会和公众普及人防的法律法规,宣传人防工作的基本职能及其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防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人防与战争及其次生灾害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应急防护、逃生自救等知识、技能等内容的活动。杭州市人防宣传教育的“五进”工作一直以政府职能部门主导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了10余年。从2002年起,杭州市有了全市第一个人民防空宣传月到现在的第13个全市人防(民防)宣传月,其宣传教育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逐级提升的。其间,我们启动了“人防知识进社区”试点工作,之后又提出“人防工作进社区”,开展了“防空防灾知识进万家”、“防空防灾知识进市场”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继而衍生出了人防宣传教育“五进五面向”的模式,即人防知识进社区,面向社区居民;进学校,面向青少年学生;进党校,面向各级领导干部;进企业,面向企业领导和员工;进网络,面向网民。如果我们不去考量“五进”宣传教育的效果,仅从“五进”的理想模式或理论层面看,人防宣传教育似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
但是,笔者从最近几年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基层普遍反映,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着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不了”、“到底进些什么”、“面向谁”和“推进难”等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要进学校,客观上学校(本文特指初级中学)不归人防部门主管,协调和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要进社区,牵涉到准入问题,同时,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人手少,进去了可能也是形式大于内容;要进企业,它们的当务之急是市场经济下如何生存、发展和壮大,企业法人对企业效益的注重远胜于防空防灾宣传教育……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构成了当下人防宣传教育“五进”的困惑。
二、我们的冷思考与感悟
面对“困惑”,我们确实到了必须沉下心来,冷静地对这项开展了10余年的工作做一个冷思考的时候了。
(一)必须要明确“进什么”?这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问题。大家都清楚,宣传教育工作内容为王。笔者以为人民防空部门的法定职责是人防,这是我们的主业,是核心。那么,我们在回答“进什么”的问题时就清晰而肯定了——战争、空袭与人民防空;人民防空法律法规;人防工作的基本职能、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人防与国防的关系及其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人防工程的要素构成、规划建设及功用和战(平)时使用及维护管理;人防指挥通信基本构成要素、规划建设及功用和战(平)时使用及维护管理;人防与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及关系;人防与核、生、化武器及其次生灾害的关系以及相关联的防护、逃生等知识、技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人民防空的关系;身边的人防与你我他的关系;公民享有的人防权利与应尽的义务等,这些应该是我们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必须包括的主要内容。换言之,这是规定动作,是必选题。如果要附加的话,如中外先进的空袭兵器及战争功能;中外军事实力对比及军事发展的现状;中外典型的空袭战争案例介绍等等都可以是备选的内容。
(二)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开展和推进这一工作?这是开展工作的形式或者说是方式和方法的问题。它是人防职能部门的同志们在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时,做到必须心中有数的问题,是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沟通和协调时必须向工作对象回答的首要问题之一。这也是我们开展人防宣传教育的工作难点或焦点或者说现在面临的困惑。笔者以为“怎么进”的问题(仅对党校、初级中学和网络),大致可以从如下三个层面来表述。
一是进党校层面的宣传教育。党校教育事关人防工作的社会层面话语权问题,是推进人防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要件。党校人防宣传教育必须做好,做到位。笔者以为,通过各级人防部门与当地的党校(行政学院)沟通协调,形式上基本可以是在每一期的进修班或者学员干训班上开设一次综合性的人民防空方面的辅导讲座,内容应该涵盖上文的“进什么”所说的必选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人防宣传教育“进党校”了。倘若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再提供一些有关全国人防建设概况及成就、国际民防机构设置及职能等方面的资料片在党校的视频系统中播放,让学员在另外的时间观看。如果学员学习时间安排上比较充裕的话,也可以和学校协调,组织学员参观一下人防工程、人防指挥系统(前提是要做好保密工作宣传),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人防工作的理解程度。当然,这是更高意义上的人防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了。党校人防宣传教育事关人防工作的社会层面话语权有无及其分量的多少,必须做好,做到位。
二是进学校层面的宣传教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之所在,应把学校视为人防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笔者以为,学校的人防宣传教育仍然应当以初级中学的学生为主流群体。那么,向学生宣传灌输些什么?结合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时间相对集中两方面的特点,我觉得在形式上至少应当具备这几个要素,即人手一册《人民防空与防灾》教材、人防教育列入年度教学计划、有相对完整的教学课时安排、有受过培训的专兼职教师、有较为完善而成熟的教学教案、规范开展人防教育的学校有考查和工作概况总结材料。在内容上主要以本文“进什么”所述的必选部分为蓝本,适当删减“人防指挥通信基本构成要素、规划建设及功用和战(平)时使用及维护管理”等内容,可增加一些当地人防建设的成就介绍,或组织学生进入人防工程实地参观、见学,组织学生参加防空防灾演练等作为教学的补充内容。
三是进网络层面的宣传教育。当今时代已经跨入网络社会,对网民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自明。说到进网络的形式,目前,从本市的“杭州人防”网站来看,其人防宣传教育进网络形式可谓比较成熟、稳定了,同时,网站建设和管理者还在形式上对网站的版面设计、栏目设置等不断努力地完善着,尤其是视频的上传和点播等方面的相关形式正在逐步强化和提升。内容上,“杭州人防”网站已涵盖文中所述的“进什么”甚至更多。各区(县、市)的人防宣传教育进网络工作,除了部分城区人防办有自己单独的网站外,其他人防办基本上依托于当地政府的门户子网站展开。如果要说依托型的“进网络”工作也必须要理出一个大概的标准来的话,笔者觉得最起码要做到两条——那就是在子网站上有固定的“人民防空”栏目,不定期地加载、更新有关人防方面的内容。目前,由于区(县、市)人防办的进网络宣传教育在形式和内容的表现上参差不齐,各不相同,在此不一一述及。
三、“进哪里”及其缘由
面对人防宣传教育“五进”的困惑,研究、定位“进哪里”或者说具体向谁去进行宣传的问题,是我们应当明确的目标对象要求。笔者以为,人防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应当主推“进党校,进学校,进网络”三个载体,这也是我们的人防工作在社会宣传教育层面上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而且也是可以使上劲、看得到显性效果的载体。至于人防宣传教育“五进”中涉及到的“进企业”和“进社区”两块,可以由每个地方自行选择开展,积累经验,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推广。理由是:
(一)人防宣传教育进党校是切实可行的。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它的教育性质是各级干部的理论培训,是学员们的领导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教育,没有全日制学校的学生所担负的那种升学压力,也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分,不存在一拒了之的冲动,没有以主逐副的理由。其次,人防部门与党校同在党委政府的行政序列中,在工作的协调和沟通中,其渠道是很畅通的,不会出现黑屏、断点的现象,推进起来基本不会有什么难度和阻力。而从社会圈层的角度而言,应该是一种同层的无障碍沟通和天然默契。
为什么党校是我们人防宣传教育必须牢牢抓住的阵地?在党校学习或培训的学员,大多是现任的各级领导或预备的梯队干部,是当下或未来的各行政领导层和决策者。从人防事业的建设发展和所处社会地位的角度看,他们对人防工作的了解与否及程度的深浅,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综合素养中国防知识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方一面,党校人防宣传教育做得系统、深入、透彻、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理解深度、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关系到人防在社会话语权体系中的权重比例,进而直接关系到人防工作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决策影响力。党校的人防宣传教育必须加强!
(二)人防教育进学校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教育和养成之地。学生是最具活力和最具组织纪律的群体。在学校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具有天然的教学优势,更具有素质教育构成之必要性。随着高考指挥棒向全民素质教育转向,尤其是在全日制学校接受国民教育的学生,其所担负的升学压力正在逐步消解,没有主科副科的区分逐渐消失,相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日渐提高,学校对人防教育那种一拒了之的冲动以及以主逐副的理由都将很难站住脚。当然,其前提是人防部门要做好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沟通。我们有国家人防办的《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江省人防办的《关于深化人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的意见》和杭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等6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作支撑,争取教育局的支持应该阻力不大,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关的支持办法也是完全有条件的。都说沟通无极限。教育局的工作做好了,进学校就顺理成章了,何来难进之由。这里的关键是看我们人防部门怎么去做工作,愿不愿去争作为,想不想去为人防谋地位。
为什么人防宣传教育必须要进学校?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是培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机构。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及进程的载体。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将“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充分融化为“国家、社会、个人”的一体。学生的成长与其在学校接受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等教育的系统性、互补性成正比。不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来讲,都应当对“学生”这一社会构成的个体开展人防宣传教育,而且从理论上讲将会有1∶4甚至1∶6的倍增效应。目前,各级中学都设置有国防教育、公共安全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人防教育进学校,可以通过国防教育或者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扩充来实现;也可以单独的课程设置来展开,以不断优化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如果可能的话,最理想的方式也可以分初一和初二两个学年来进行,在初一年级争取开设2到3个课时的人防教育内容;在初二年级再开设2到3个课时的人防教育内容,这样,上文所述的“进什么”应该可以教授完毕,同时,与国家人防办的课时要求也基本相符。
(三)进网络是时代之必须。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330多万家网站、3亿多微博用户、5亿多微信用户、6.3亿网民、11亿多手机用户,已真正进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这其中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尤其值得关注。网络转载纸媒和电子媒体(中国目前有1900家报纸、9000份杂志、940个电台、2000个电视频道)或相互推送的相关内容的扩充量还不在统计之列。而网民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现代网络可谓群体庞大,其舆论影响力和覆盖面不可小觑。从网络传播学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社会意见领袖也是积极而活跃的网民,他们或者有专设的专刊专栏,或者名微博,或者影响力大的朋友圈等等。故此,人防宣传教育进网络只能加强建设,不断提升层次,做活、做精、做强。
进网络为什么是可行的?只要建有网站(或子网站)或者有加载的栏目,有专人或兼职的人员对其加以管理、维护,不定期地提供可以加载的内容,人防宣传教育“进网络”工作可以很顺畅地推进,没有阻力可言。关键是要做好加载内容的保密审查和涉密处理的严格把关。因此,网络是免费、快捷、便利、好用的宣传教育渠道或阵地,必须建好、管好、用好。
四、结语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熟谙人防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具备防空防灾、应急防护技能的专业人士。人防意识的培养,国防观念的树立和人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防空防灾知识、相关技能的教育培训,其实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人防宣传教育,除了上述的三个主要载体外,应努力争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应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逐渐成为一种日常化、生活化的,融社会、学校、家庭、网络于一体的全方位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 作者:李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