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mobile288-365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水利简报

2017水利简讯第31期

来源:市水利局??|??作者:??|??日期:2017-08-07 15:48

党员干部为民忙 烈日炎炎送清凉

编者按:近日来,受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我市石门县、桃源县、澧县、临澧县等地4.51万人发生饮水困难。面对旱情,全市上下按照市委书记周德睿“面对当前旱涝急转的严峻形势,各县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当前的防旱抗旱工作,千方百计保稳定、保生产、保民生”的批示要求,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共投入抗旱资金7900万元、劳力26.3万人次、抗旱设备4.6万台套,在多措并举抗旱保丰收的同时,千方百计抗旱保饮水,共送水1.2万吨目前干旱地区群众生活用水困难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社会秩序稳定良好。

临澧县:三措并举惠民生

连日来,临澧县坚持以人为本,周密部署,全面打响了抗旱保饮水的攻坚战,全县未出现大规模饮水安全问题。

1.增强水厂供水能力。对水厂末端、海拔位置高、管网细等供水区域,该县采取了紧急加压、应急扩管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水厂供水能力瓶颈的问题。如安福镇投入16万元(社区自筹6万元,水厂筹资10万元),对云林水厂进行管网改造,重新铺设管网3000米,解决了安福镇太山社区、肖家河社区、叶家庙社区,修梅镇真武村、合丰村等沿线6000名群众的饮水问题。烽火乡兰田水厂采取分区域错时供水模式,乡、村两级加强供水巡查,严厉打击用自来水灌田、浇菜等行为,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用水;郝家峪水厂采取压上保下、分时段分片供水等办法,保证了末端用水需求。其他水厂均由乡镇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因地制宜落实应急措施,确保不发生大面积、长时间停水事件。

2.开启应急送水模式。对于群众饮水困难的干旱死角,各乡镇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应急送水,确保了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安福镇自723日始,每天为太山社区100多户300多名饮水困难群众送水20吨。新安镇针对右昌村金坑片组地势高、居住分散、未通自来水的实际,每日派遣消防车送水4~5次,有效解决了600名群众的饮水问题。烽火乡针对哔溪桥村8个小组300多户生活用水困难的实际情况,联系当地桶装水公司将水送到农户家中。

3.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各乡镇政府安排专车打上标语逐家逐户宣传,提倡节约用水,有效提升了群众自发找水、节水意识。如佘市镇荷花社区为解决饮水问题,居民自发在道水抽水抗旱减灾。

澧县:送水保人饮,酷暑送清凉

7月以来,高温干旱导致澧县火连坡、王家厂、码头铺、甘溪滩4镇2460人出现饮水困难。该县积极找水、送水,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1.领导现场调度。由于饮水困难村民大多属于高岗散户,居住地处于半坡高台,水厂水压低水上不去,县领导针对这一情况,多次现场调度,要求各镇将保证人饮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找水送水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难题。

2.开展抗旱服务。县抗旱服务队针对山门水库灌区自7月19日开闸放水后,导致该县可供30万人的大型水厂——山门水厂出现水量不足,闸口、大堰垱、王家厂等8万多人出现暂时饮水困难的情况,紧急出动2台移动水泵、2台潜水泵从山门干渠提水,有效缓解了山门水厂供水紧张矛盾。

3.及时运水送水。7月27日,火连坡镇租借送水车1台,前往古城岗、羊耳山2个村为五保老人、特困家庭村民送水。因地势高,山路狭窄,送水的中型卡车只能到达村头。村支部书记立即组织饮水困难群众在村头等候,秩序井然排队装水,部分村民驾驶自家三轮车,主动为行动不便老人和留守儿童送水到家。27日以来,该镇每两天送水2吨,为古城岗、羊耳山村的24名特困群众送水解难。7月29日起,甘溪滩镇每天早晚出动送水车,日送水4吨,为丰年、太青、长虫、古北4个村送去了清凉,解决了51名低保户家庭、留守老人饮水困难问题。

石门县:以人为本抗大旱 凝心聚力保民生

 

“天上雨的下不来,地上的水留不住”,石门县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7月份以来持续晴热高温影响,3.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1.09万人依靠政府送水救助。直面旱情,石门县把“千方百计保障人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目标,领导联乡、部门包村、干部联户,党群连心,谱写了一曲曲抗旱救灾的辛勤赞歌。

1.旱灾面前有组织。面对严峻的旱情,石门县先后4次召开抗旱工作会议,主要领导亲自到重灾区指导抗旱工作。各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结合脱贫攻坚,均下到一线领导、指挥、督查抗旱工作,各县直部门机关干部深入到联系点村,开展抗旱帮扶工作,全县所有乡镇主要领导均坚持在一线指挥,党员干部与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抗旱中的实际问题,做到了哪里有旱情,那里就有干部。

2.科学调度保水源。全县建设193处集中供水工程,受益群众48.94万人,451处分散供水工程,惠及9.17万农村群众。该县按照一库一案、一塘一策的方式,严格执行统一调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7月底以来,各中型水库供水站的干部职工日夜轮班,24小时进行供水管网抢修。脱贫攻坚安饮分指挥部先后派出8个工作组对安饮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并同当地村民一道到偏僻山沟寻找水源。

3.灾民身边有党员。各级党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组成抗旱志愿服务队奔赴一线,使群众感受到旱灾面前有组织、灾民身边有党员。新关镇成立了以民政所、水管站、农技站等站办所为主的送水服务队、抗旱服务队、安稳服务队、技术服务队和医疗服务队,作为抗旱的特殊力量进行抗旱,并调用了洒水车,每天2次为山区饮水困难群众送水。二都街道牌楼社区不折不扣地坚持“水源巡查制度”,半个多月以来,党员干部每天多次查看水源,实时了解水源情况,深入群众解决饮水问题。胡家汊村61岁的朱一舍老人动情地说:“共产党的干部好啊,在我们最需要水的时候送来了救命水,我们农民子子孙孙都不忘共产党的恩情!”

桃源县:双管齐下保饮水

由于7月份连日的晴热高温,桃源县部分地区旱情进一步加剧,西北地区人饮问题比较突出。为有效解决人饮困难,保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桃源县防指紧急部署,双管齐下保饮水:

一方面,启用饮用水备用水源。桃源县龙潭镇枣儿垭村全体村干部连夜奋战,通过潜水泵抽取两河口水库的水到村蓄水池,解决了全村1000多人生活饮水困难问题。

另一方面,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引导群众增强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动员群众邻里互助,齐心协力解决饮水困难;组织干部深入村社逐户了解群众用水和水源分布情况,指导乡(镇)制定农村应急供水工作方案;动员各行业开展节约用水,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抗旱自救局面。


点击进入首页